第(2/3)页 如果往远处看,不但老太太有保证了,府里的人也有保证了,谁有病了,这位二老爷也不会干瞅着,都得给治吧。这样想来,有一位神医在身边,人人几乎就是多了一条命啊。 太夫人本以为大家还会有抵触,已经准备好了强力镇压的法子,结果出乎意料,全府上下一致赞同。太夫人转念间也明白了,她能想到的,别人也会想到,人都不傻啊。 当然,这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,侯爵府的一部分家产必须分给况且。其实,最大的一宗财产况且并没有接受,一万两银子和一道丹书铁券,比那些些闲着的府邸、庄园更实在。况且一个不收,一个退回,既保住了侯爵府的颜面,也让武城侯吃了一颗定心丸。 真要算起来,侯爵府分给况且的也不算多,当初左家想要给况且的并不比这少,长年积累下来,可能还更多。可是,况且若是**行医,赚到的就无法计算了。 况且看中的还真是侯爵府的地位,可以做危机关头的避风港,这一点是左家根本做不到的,更是他自己赚多少钱也换不来的。 最后他还是被武城侯的一句话触动了,他可以保留两个身份。这就巧了,他以许明的身份过继给侯爵府,保留况且的身份在自己家里。 明朝才子一个人有两个甚至多个身份的有很多,为的不是多买房子炒地皮什么的,而是为了娶妻。那时候交通不便利,户籍管理漏洞很多,一个人在一个地方结婚生子,在另外一个地方看中哪家小姐了,就又当上门女婿了,过几年到别的地方,有机会还会再娶一个,人家这不叫不道德,而是叫才子风流。 至于有的人在本地犯了罪或是惹了事,逃到外地,取得另外的身份,等科举高中后再恢复原来的身份,这种事就更为普遍了。 《儒林外史》中就有好几件这样的事例。 饭后,况且跟萧妮儿陪太夫人说了会儿话,就回到自己住处,庭院中暗影沉沉,到处悬挂着灯笼,灯笼上印着“左都督”、“武城侯”的字样。 一个个士兵来回巡逻着,见到况且,便主动过来请安问二老爷好。 回到内宅,更有一些健壮的中年妇人拿着棍棒在巡夜,丫环婆子们也都等着二老爷回来呢。 等丫环送上茶后,况且就打发她们休息去了,丫环们都欢天喜地,还是这位二老爷好伺候,没有啰嗦事儿,也不训人。 宽敞的室内只剩下他们两个人,萧妮儿还是有点不敢相信,探头探脑地说:“哥,这一切都是真的吗?这些天宫似的房子就是咱们的了?我怎么跟做梦似的呢。” “哈,奇怪吗,都是真的啊。”况且倒是淡然。 “可我不敢相信,他们为什么对你这么好啊?不会有什么……”萧妮儿欲言又止。 “你别多想了,他们是想让我给太夫人治一辈子的病,这些就是预付的钱。”况且一语道破。 “那也值了,这些宫殿得多少钱才能盖起来,我做梦都想不到能住进这样的房子里,难怪侯爷说咱们那套房子小,还比不上这里的一个小仓库呢。”萧妮儿一脸梦幻神情地说,显然,这一天下来,她受了太多的刺激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