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赵淑卿眼中也充斥着迷茫,低声道:“我堂叔曾在提刑按察使司当任过经历,这段时间我一直在他家中修学,钻研律法。” 说实在的,他对于律法一点兴趣都没有,他家是青州的大户人家,以前在书院读书的时候,时不时都能和三五好友一起外出踏青,去青楼和小娘子们吟诗作对,谈论琴棋书画,可是如今学了律法,难不成能和小娘子们谈论官员逛青楼该判什么刑罚吗? 可惜他不喜欢也一样得学,一样得来赶考,这是他作为世家子弟的责任,一旦家族中没了官身庇护,那么家族离落没也就不远,虽然赵家还有族人在大明当官,只是大明的官可保不住赵家。 “那马兄你呢?” 这时,一旁的庄贤涛开口问道。 “户科。” 马延低沉道:“我本想考吏科的,不过家父说吏科的竞争太激烈了,担心我考不上,让我去考户科,还给我请了归隐故里的户部主事刘主事给我上课。” “当今陛下这一改,我等二十余年的苦读尽数付诸东流了。” 赵淑卿摇头叹息。 “都怪孔家!” 听到赵淑卿的话,一旁的施哲雄不满道:“一个见谁跪谁的家族装什么忠臣孝子!” “当初可以弃元投明,现在怎么就不能投齐了,还当众抹了陛下的脸,害得我们二十余年苦读尽付东流!” 听着施哲雄的吐槽,赵淑卿等人相顾无言,虽说理解孔家的选择,毕竟之前的苏浩只是一个反贼,随时可能被覆灭,孔家堂堂衍圣公自然不可能从贼。 不过理解归理解,要说不恨的话,那就有点假了,孔家倒是当了忠臣孝子,可是他们这些人二十余年的苦读就打水漂了。 更重要的是,他们这些人原本也是有秀才功名在身的,而且苏浩刚造反的时候也承认了他们的功名,结果孔家来这一下,苏浩一怒之下直接废了儒学,他们的功名自然也就跟着没了。 虽说这次科举,苏浩没有设门槛,只要通过书院考核的学子就可以参加考试,但是这也代表他们的竞争会很大,尤其六科的分科考试,其中还要考诸子百家的知识。 连郎中、木匠什么的都来掺和了一脚,偏偏人家在诸子百家方面的知识比他们懂得更多,这让他们家族几十上百年积累下来的经验优势全部化为了乌有。 “先不说这个,我听说各科都会录取上百人,这是不是真的?” 这时,庄贤涛开口说道。 “这个应该是真的。” 赵淑卿点了点道:“听家父说,当今陛下准备把县中三班六房的胥吏都正式编制为官,还要多设置一些官位,如治理河渠的河渠官、医官之类的,只是具体的情况,我也不太清楚。” “不过据说我们这些人就算考中了,也要从九品官做起,一甲进士也只能当八品官。” 听到赵淑卿的话,三人都是眉头紧皱,赵家在他们之中是家世最好的,消息也最为灵通,赵淑卿既然这么说了,那自然不会有假。 看到马延三人的脸色,赵淑卿笑了笑道:“伱们也不用担心,我听家父说,大齐这边的升迁不同于大明,就算是捕头、捕快这些官职也是正经的刑部官员,升迁和其他官员一样,不会受到压制。” “那就好。” 闻言,马延顿时松了口气道:“只要能正常升迁就好。” 以前大明的典史之类的小官之所以不受读书人待见,便是因为没前途,一旦当了,那可能就是做到死都没得升迁了,这也是很多三甲进士、举人宁愿赋闲在家,养花种草的原因,现在能够正常升迁的话,他们也不介意到县城里当个芝麻小官的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