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林四勇得了“查阅官府名册”和“赶流民市集”这两个方向,心中顿时亮堂了几分。尤其是“查阅官府名册”一条,若他还是白身,想都不敢想,但他有秀才功名在身,这便有了操作的可能。他当即决定,在府城多盘桓两日,务必循着这些新线索追查下去。 次日一早,林四勇换上了虽陈旧但最体面的一件青衫,仔细束好方巾,来到了湖州府衙门外。他自然不是去敲鼓鸣冤,而是绕至侧面的吏房办公之所,寻了一位看着面善的老书吏。 他上前几步,规规矩矩地行了个书生礼:“老先生请了,晚生长兴县学秀才林四勇,有件事想烦请老先生指点。” 那老书吏见是个秀才,态度便和缓了些:“原来是林相公,不知有何事?” 林四勇言辞恳切,将自己的遭遇简略说明,重点强调一家乃北地逃难来的秀才,现已安户长兴,只为寻找失散骨肉。“昨日晚生听得友人提及,府衙户房或存有各地报备的流民安置名册,不知晚生可否恳请老先生行个方便,容我查阅一番?只为寻亲,绝无它用。” 说着,他不动声色地将一小块碎银夹在写有自己姓名、籍贯、功名的纸条中,递了过去。 这次来湖州寻亲,家中老父亲跟三个哥哥给了四两的银钱。 老书吏掂量了一下,又看了看他的秀才身份,沉吟道:“林相公一片孝悌之心,实在可悯。那名册杂乱,且涉及官防,本不便与外人所观。不过嘛……”他话锋一转,“你既是我道中人,又是为寻亲,老夫便破例一次。你随我来偏室,速速查阅,不得抄录,不得声张。” 在户房偏室,林四勇面对堆积如山的名册,心潮澎湃。他主要翻阅过去半年从整个河北路、大名府送至湖州府的流民登记记录。他看得极快,目光扫过一个个人名、籍贯、年龄、特征描述…… 他数次看到同名同姓者,但仔细核对其家人、籍贯、特征后,皆非其寻找之人。 虽未找到至亲,但他对湖州地区流民的来源分布、安置情况有了更具体的了解,这缩小了他后续寻找的范围。 老书吏在他临走时还提点了一句:“林相公,名册所录,皆是有余力、有门路来到府城并登记在册者。更多人流落乡野,或被大户隐匿为佃户,名册上是没有的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