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肖德祥和技术科的人正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工作情况。 当看到万峰进来后肖德祥招手让万峰过去。 “怎么样?效率提高了没有?” “虽然还有些环节需要改进,但是效率确实提高了,我们今天上午九点开始生产,到现在已经组装出了四台拖拉机了。” 从九点到现在就组装出四台拖拉机了! 万峰看了一下表,现在是下午两点,也就是说五个小时就组装了四台,这已经是以前一天的产量了,这还没剔除中午吃饭的时间。 “我大概的算计了一下,按照这个速度一天下十台车没有任何问题。” 按照这个进度一年三千台的产量就达到了,这还仅仅是一条流水线,如果再加两条一年就有万台的产量了。 这是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。 “但是这样我们的发动机货源就是问题了。” 因呐河拖拉机厂用的发动机是红崖县柴油机厂生产的,这个厂可不是一个小厂,是机械部下属的一个定点发动机生产单位,它们主要生产并不是195发动机,而是2100和4100发动机。 就是22拖拉机和60拖拉机上用的发动机。 这两款发动机其实车用的并不多,主要是船用,黄海海面上的小型渔船几乎都是这两样发动机。 人家生产195发动机用万峰的话说就是卵子外一块肉,有它没它都不是事儿,产量并不高而且还不能全部供应给因呐河拖拉机厂。 像以前用个三台五台的还没什么问题,但是一天要是用个十台二十台的这肯定就跟不上了。 “等找人看看能不能让他们把发动机全部供应给我们?” 肖德祥摇头:“希望不大。” 就算希望不大也要去试试,发动机不够用这流水线不是白研究了吗。 万峰就想到了江洪国,他原来就是柴油机厂的,看看能不能通过他和柴油机厂的领导搭个桥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