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二十到三十元的差距吧。” “这个收录机的成本如果用外购机芯需要多少钱?” 这玩意万峰也不陌生,当年他是做过录音机的,自己也做过机芯。 现在他就是没那心思了,给他两天时间他也能把这玩意儿琢磨出来。 顾红忠算计了一番:“如果采用外购件大概成本在一百三十左右,如果自己投资生产,成本可以缩减到一百。” 自己生产需要设计流水线,然后生产流水线,确实麻烦点,现在关海部门根本就没有人力去生产这玩意儿。 暂时先用外购件吧,等杨建国他们干出兴趣了再让他们自己琢磨吧。 “那就用外购件吧,一百三的成本也承受的了。” 南湾集团现在采购的收录机是二百元,这里面的差价这么大呀?这钱让别人可是赚了不少呀。 杨建国他们生产出来后万峰就准备给他们一百七的采购价,他们赚钱了自己也省钱了。 一台收录机省三十,三十万台这也是省出一千来万呀。 开源是一方面,节流也同等重要。 你看帮助别人果然就是帮助自己。 原来他只是想给杨建国他们弄个买卖干,想不到还有省钱的效果。 摆弄个收录机对顾红忠来说和玩没啥区别,这货一边吹着口哨一边画图纸。 半个小时后。 “好了,备齐配件按照图纸组装就可以了。” 顾红忠把图纸递给万峰。 万峰乐呵呵地把图纸卷起来,拿着图纸走出顾红忠办公室。 接下来就是找厂房了,买设备了。 厂房现盖肯定是来不及了,先找个地方猫着先干着,然后找个地方盖厂房。 杨建国和韩猛现在都在黑禾,万峰准备趁这两个家伙没回来的时候就把收录机厂给支把起来。 等这两个家伙回来发现名下突然出现了一个企业,不知会有什么感想? 第(3/3)页